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趣店(趣分期)退出校园市场?故事才没这么简单

趣店(趣分期)退出校园市场?故事才没这么简单

点击: 时间:2018-06-25


有媒体报道,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在9月5日宣布,此后将专注于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退出校园分期市场。

野马财经向趣店方面求证,趣店联合创始人何洪佳给出了更全面的回应。

关于退出校园市场

关于退出校园市场的说法,何洪佳表示,准确的说是对校园业务进行了战略和业务模式升级,不能简单等同于退出,趣店将不再用原有的方式去做部分校园业务。

何洪佳进一步解释,趣店已经停止为新增学生用户提供金融相关服务,将从校园消费金融业务转型为信用服务。而这种信用服务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将原有线下地推团队重新规划,成立了一家专属服务校园的生态公司,不局限金融,通过实习、就业、兼职等服务,让学生养成积累信用的概念。“伴随数据的积累,等学生毕业以后我们拥有信用积累再做金融业务。”

相对于何洪佳提到的新增学生,是已经在趣店分期借贷的存量学生,对于这部分用户,何洪佳表示,会提供服务直至其毕业。

可以看出,趣店从校园分期中抽离不是一个突然的动作,据何洪佳称,从2015年该公司就开始布局非在校生业务。可见,从战略上来讲,脱离在校生、布局毕业生是他们很早就有的规划。

许多人疑惑这是否是受一波又一波的网贷监管政策影响,何洪佳的解释是,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前,在校大学生在趣店金融业务的整体用户占比已经很低。他还透露,如果算上已毕业用户在内,趣店非校园用户已近2000万,成年非信用卡用户将成为其主要用户。随着当前校园用户的毕业更替,趣店的非在校生用户比例将更大。

将用户范围从在校生身上转移开来,只是趣店动作的其中一步,根据何洪佳的声明,趣店似乎有意将金融服务的比例稀释,“从校园消费金融业务转型为信用服务”,这是新的说法。为此,趣店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生态公司。

野马财经向何洪佳询问,这个被重新规划的团队目前是多大规模,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究竟如何,而所谓的信用服务和在其基础上开展的未来性质的金融业务目前有何具体规划。针对这些问题,何洪佳称,该团队还在筹备过程中,目前该公司相关情况还处保密阶段,不方便透露过多信息。

关于聚焦消费金融

媒体对趣店(趣分期)的报道中还提到趣分期今后将专注于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何洪佳告诉野马财经,此消息属实。

至于为何瞄准消费金融这块,何洪佳的回答是,目前我国的非信用卡用户数达到5亿,这一部分市场的前景相当广阔。因为布局早,趣店在该领域积攒了数据经验和风控经验,瞄准这一市场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事实上,数据显示,消费贷款规模近几年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3.3万亿元攀升至2014年的15.4万亿元,增长强劲。未来几年,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有望延续中高速增长,到2019年时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易观智库研究总监马韬也对包含野马财经在内的媒体说过,非信用卡用户对消费金融有很强的需求,趣店此举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而对于消费金融之外的打算,何洪佳坦言,趣店今后将对用户的信用审查机制进一步升级,“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将更多采用新技术,而不是传统的面签完全依靠人力。趣店的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真正的Fintech公司。”

题外话:校园贷

2016年,校园网贷成了新兴市场,相关公司层出不穷,使用校园贷服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负面新闻也愈演愈烈,“跳楼自杀”、“裸条借贷”,揭开了一批因创业、购物等原因陷入网贷利率泥潭的大学生与校园贷之间的悲剧。

随之,一波针对校园贷的严管政策接二连三地下来。8月24日,银监会就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明确提出,目前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

地方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自律文件。就在几个小时前,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促进校园网贷行业健康发展,规范不良贷款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已于5月份开展校园借贷自查整顿工作,现要求所有在广州注册或开展校园网贷业务的网贷信息中介机构,须遵守“八项不得”规定,并彻查开展自查和整顿工作。

这是继重庆深圳后广州再出禁令,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感慨,难道校园贷真的要穷途末路?

国内涉足校园分期业务的企业不在少数,除了本文讲到的趣店(趣分期),还有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等。政策风声越来越紧,也难怪有人会想到诸如趣店(趣分期)等一批平台拓展非校园贷业务的原因正在于此。

在社交媒体上,针对趣店(趣分期)等校园贷平台逐渐从校园业务中撤出的评价分为两大阵营。

有拍手叫好的,也有扼腕叹息的。

正如优分期创始人房平此前公开表示的,不可否认,有很多不良平台趁机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不过他同时称,校园贷作为一种较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满足学生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这个特殊群体逐渐搭建起更加完善的助学、实践、创新求知、创业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机会。

这种两相矛盾的局面展现了校园贷现今面临的尴尬。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评论称,“大学生被骗,用校园贷消费还不起,源于企业风控没做好,平台门槛设置低、是业务上的问题,校园贷本身商业模式和商业伦理是否有害值得商榷。”也许这是不成熟的市场必定衍生的代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