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摸底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兑付延期、讨债维权,员工锐减

摸底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兑付延期、讨债维权,员工锐减

点击: 时间:2018-07-27

金融业的韭菜被割的一茬接一茬。2018年,网贷行业负面影响还未解除,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因屡次出现的“致命“消息,导致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兑付困难 数百亿资金去向成谜

与小众化的网贷平台不同的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展早于网贷行业,从2012-2016年间,资产管理机构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建立了券商系、信托系、基金系、地产系、私行系等等不同的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一直以来,它们搭着“中国取得高速经济增长”的顺风车,打着客观、专业、独立的旗号,背靠“基金销售牌照,基金管理人牌照“等,在可信度高的表面下,吸引了大批中产阶层动辄数以百万计的资金买入,使得财富管理这座冰山隐藏的部分逐渐浮出水面。

以恒天、诺亚、宜信等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过去数年中规模猛增,在各大关于财富机构排名榜单中,他们的名字也被屡次提起。

不过,从部分第三方财富机构近几个月出现的消息中,没有消息远远要胜过于有消息。

例如,2018年12月28日,诺亚财富代销13亿产品爆雷,投资者称,6年仅回本5%。此外,诺亚财富还被媒体曝光了替辉山乳业自融,包装成应收账款融资。

2018年12月19日,上百名投资者三年前通过恒天财富购买的大成创新发行的资管产品,总额7亿元,到期资金无法兑付;

2018年11月中旬,诺远资产“债盈宝”涉及70亿资金到期无法兑付……

行情不好的时候,才能真正检验出“成色”。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今呈现的另一番景象是:陆续到期的产品,资金无法兑付、自融、上门追讨维权等剧情不断刷新读者的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底层资产是什么,如何操作,一旦借款资金出现问题,除了融资方外,担保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负有哪些责任,投资者很难说得清楚。

拿诺远资产涉及的70亿元债务债盈宝来说,有投资人称,用200万元购买了短期理财产品,当三个月投资到期后,望眼欲穿的本金,迟迟收不回来。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有一位诺远资产的区域负责人称:会成立全国催收,对象以上市公司为主,排队紧急处置的资金大约30亿-40亿左右。其中,公司不认账的资金,大概有10.5亿元。

至于资金流向,投资人均表示不清楚。一位诺远内部人士称,所有投资人认购的债盈宝都是诺远资产法人李延武转让的私募基金份额。也就是说,“至于债盈宝70亿的资金流向,只有诺远资产有限的人员知道“。一位诺远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表示。

虽然诺远有过回应,但具体解决时间需要多久,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在此期间,也有投资人发文称,债盈宝的底层资产不明确,并猜测该产品就是个资金池。

也有从业者称,“诺远资产主要负责人拿投资人的钱做了P2P、信贷产品,没想到死账烂账太多,资金端又出问题,造成资金链断链”。

业绩纷纷下滑

曾有投资人做过乐观的判断:这些第三方财富机构的背景与实力都是公认的,短暂的风波,并不会影响公司业绩以及长远发展。但两个月过去后,很多已经出现问题的财富机构并没有转危为安。

以钜派投资为例,自2018年6月开始,钜派投资人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被举报涉嫌销售欺诈和严重合同违约之后,就再没有过太平日子。

“钜增宝璀璨稳盈”、“钜洲麒麟影视”、“中恒合A演唱会”等爆雷事件,让这个看似强劲的小马达,连续出现BUG。

惊起一声声巨雷的背后,是投资人的上亿元资金不翼而飞,直接对钜派造成业务冲击,而投资者信任危机更是影响深远。

当产品频频爆雷,钜派投资业绩表现如何?小编查找钜派投资财报发现,2018年三季度,钜派投资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艰难,营收同比下降29.54%;净利润400万元,同比下降接近100%。

从2018年三季度财报看,钜派净收入的减少归因于一次性佣金的减少,该收入的下降主要在于其分销产品财富管理总值的下降。

不难看出,钜派作为代销机构,爆雷事件导致佣金收入直线下降,造成业绩明显下滑。

当然,业绩下滑的不止钜派一家。

随着部分机构项目风险逐渐暴露,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也相继倒闭,市场迎来了洗牌期,而活下来的公司,其业绩也逊色于以往。

东方财富、好买财富发布2018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东方财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均保持增长,但基金代销业务增速在三季度放缓。与此同时,好买财富利润也大幅下滑。

代销规模缩水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出现“冰火两重天”这一分水岭,是在资管新规面世后。

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从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拿到的资管产品募资额度同比缩水了15%-30%。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感慨。

这也导致公司整个销售团队举步维艰。据上述人士透露,公司正在讨论是否削减财富管理团队人数。

据了解,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悄悄落实裁员工作。这背后,是财富管理机构正在集中资源谋求转型,以期在资管新规时代拓展业务空间。

很多人也通过论坛发问:这是否也意味着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已经进入了落幕期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