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贷款买房,选择银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 07-20 建行推租房贷款 年轻人冷对“信用卡就够了”
- 07-20 房价70%是土地和税费 房企毛利也就10%
- 07-20 房贷贷款利率2019最新消息,3月份又有138家银行下调房
- 07-20 住建部:坚决遏制新增违建 有效治理存量违建
- 07-20 各地两会透露楼市信息 “逢涨必查 逢炒必办”
- 07-20 关于2018楼市 两会上的这7句话值得关注
- 07-20 姜大明:2020年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立
- 07-19 20城新房价格失真度排名,这个城市最离谱!
- 07-19 社科院报告认为北京等城市房价快速反弹概率很小
热门文章
- 12-04 公积金提取影响首套房认定吗?
- 12-13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 10-29 年轻人最好选择贷款买房的原因是什么?
- 05-25 个人住房贷款的几个专业术语
- 10-10 绿地集团无证售房被重罚 资质降级暂停网签
- 11-13 2017昆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多少?
- 06-28 北京如何办理公积金提前还款
- 03-31 3-5年后,买房的人和没买房的人会有什么不同?
- 12-10 武汉新开楼盘房价一律不能涨 不高于去年10月价格
- 06-18 马云、李嘉诚因为房价掐起来了!你到底该啥时候买房?
楼市调控半年,资金、人口或成楼市下跌原因
自3月17日北京市果断出手,这轮凌厉的楼市调控风暴已过半年,游戏规则被彻底打破。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在剧烈地去杠杆,这构成了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面貌,即防风险压倒稳增长。
对楼市而言,不仅传统的“金九银十”几无可能,明年复涨亦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即使是此前的调控,周期也往往是两三年,何况此次调控一亮相就是气势逼人。
人人都感受到了不同,但信息碎片化和媒体社交化,使得情绪虽得以宣泄,理性的讨论却愈发困难。过去半年,舆论里的楼市充满了似是而非的夸张,各种“变天”的观点争奇斗艳,傻傻分不清楚。
房子,对于政府而言是土地财政,对于市场而言是支柱产业,对中产而言是财富载体。房子已经是中国经济里诸多利益相关方的最大公约数,牵一发动全身,暴跌与暴涨都是不可接受的。政府的任何房地产政策,都不是为了摧毁房地产市场,而是改变暴涨预期,细水长流。
此次调控,及时阻遏住全民加杠杆和楼市资本化的趋势,从而避免了泡沫破裂和波及金融稳定的风险,可谓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一锤定音,再往后就是长效机制的长袖如何善舞的问题了。
娜拉出走容易,但娜拉出走之后则充满未知。鲁迅先生90多年前提出的“娜拉出走怎么办”问题,依然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密钥。以行政意志冻住楼市容易,但如何解冻才是棘手问题。原来的老路,周期性的拉抽屉,肯定已经不合时宜。如此,楼市调控的声誉再难翻身;釜底抽薪,改变预期,杠杆降调地面。然而,预期一旦真的逆转,如何应对踩踏效应绝非纸上谈兵;开辟新的路径,转向长效机制,却是知易行难。因为长效机制本身就是一个摸石头过河的过程。
决定房价的关键因素,莫过于货币、预期和人口。货币现在已经进入“紧平衡”,短期内楼市基本冷清。人口仍存变数,如果人口见顶,恐怕在长期会对楼市形成利空,尽管这影响是非线性的。预期则是个微妙的变量,纯市场意义的空头基本偃旗息鼓。因此现在压制市场多头的是政府空头,是“史上最严”的调控政策在对冲买房预期,不可能长期化,只能市场化。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表现,实现了稳增长、去杠杆和保汇率的“三赢”。这轮楼市调控之所以坚挺,与大环境的趋稳不无关系。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在楼市调控的真正发酵期,中国经济能否企稳甚至飘红,备受瞩目。上半年GDP增长6.9%,新周期的观点一度盛行,但7月和8月的经济数据有所回落,表明在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仍不轻松。
发力租赁市场,打造租售同权,只是长效机制的一个雏形,还需要土地、户口、社保等改革加持,同时增加居民投资的多样性,又涉及到金融市场改革的尺度,所以长效机制,不要急于求成。速成的长效机制,反而一定是短效的。
只贷几千有急用?别着急!关注微信公众号“【融城网】房贷”(),点击菜单【我要贷款】,一分钟申请,一天内放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