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企业贷款 > 企贷攻略 > 钢贸钱殇:2000亿贷款去哪儿了

最新更新

热门文章

钢贸钱殇:2000亿贷款去哪儿了

点击: 时间:2019-01-06

  2000亿,去哪儿了?

  据上海市银监局统计,在行业繁荣时期,仅上海地区钢铁贸易企业贷款余额一度接近2000亿元。

  这其中还不包括自有资金和来自亲朋的拆借资金。而如今,整个行业陷入大面积信贷危机,一边是银行追债收贷,一边是贸易商疯狂筹钱。钱究竟去哪儿了?

  对此,金融机构纷纷叫苦,行业企业拼命喊冤。为了刨根究底,本报记者历时数月走访了金融机构、钢贸企业代表,层层剥茧,试图揭开这一谜团背后的答案。

  轻松贷一亿

  究其源头,还要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说起,当时钢价一年内上演了一大波“过山车式”暴涨暴跌行情,许多钢贸商陷入亏损,第一次尝到苦头,靠“赚差价”夹缝生存的他们对此并不甘心。

  而后,随着“四万亿”刺激政策的出台,银根一路宽松,更多的钢贸商开始投身现货贸易。

  “之前,上海80%以上的中小钢贸商以‘搬砖头’生意为主。”在上海钢贸圈打拼了二十余年的李波说,由于现货贸易需要从钢厂直接拿货,要求做钢厂的常年代理,所以需要大量资金垫付,这正好与银行当时的信贷宽松政策一拍即合。

  从2009年开始,银行与钢贸商因这种所谓的“情投意合”,开始从相恋步入热恋。

  “当时在上海许多钢贸商圈内,几乎可以同时看到国内十几家大型银行设立的分支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钢贸信贷泡沫逐步产生并不断膨胀起来。

  在李波记忆中,当时各个银行都急于想把款贷出去,只要在市场内碰到银行业务员,简单聊一聊,然后按银行的清单要求填写一下就可以贷钱。“我填写后没两个月就下来3000万,接着南京银行(8.29, -0.03, -0.36%)贷给4000万,广发银行[微博]又贷给3000多万,一下子就拿到1个亿的融资。”

  提及这一话题,随同李波接受记者采访的张宇便按捺不住的侃谈起来。

  他凭借着多年钢材信贷操作经验介绍,“银根宽松时,许多商业银行对下属分行的考核指标也很多,不光要放贷出去多少,还要求年度存款多少,各类基金、理财产品销售多少等。为顺利完成考核,分行只能继续向下传导压力,基层支行业务员为了不丢工作,甚至开始帮助不达标的企业填写申请表,想尽办法拿下贷款。”

  这样的现象,在当时比比皆是。记者走访中,数十位钢贸商在言行里透露了这一信息。而江苏银监局无锡银监分局戴玉明在一篇《无锡钢贸信贷高收益泡沫破灭的调查与思考》署名文章中坦言,商业银行不科学的考核制度,为钢贸信贷泡沫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成为其信贷风险积聚的“火药桶”。

  “钢贸属资金密集型行业,需大量的银行贷款来维持运转,在圈内,银行贷款过亿的企业只能算中型,大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更多。”在李波看来,那时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为加快扩张都在疯狂借贷。

  据调查,在2009年一年内,上海钢贸商在外地新投建的钢材市场数量超150家,其中,仅江苏有近80家新建钢材市场。

  挥手赌行情

  到了2010年年底,钢材市场形势开始出现萎缩迹象,钢材滞销,钢价倒挂,市场跌声一片。

  无奈下,钢贸商把接下来的传统冬储行情(年底大量囤货,第二年年初出货)视作翻本的大好机会。

  可2011年初,这一延续了多年的传统上涨行情不仅没能出现,钢铁形势反而急转直下,萧条的景象开始蔓延。

  面对突如其来的波折,多数钢贸商不愿放弃。“当年的钢厂全年代理已经签订,也已容不得我们退缩。”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松江钢材城的,一位坚守行业多年的商户代表周游一脸惆怅的说,冬储行情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消失的,2011年之前这种行情都会出现,现在不行了。

  不过,“尽管我们知道已经在亏损,可还得继续寻求银行贷款,让资金链条继续周转下去。”周游解释,一开始行情好的时候,每月2万吨库存,然后销售出去之后,偿还银行利息,自己还能赚到一部分钱,后来市场价格倒挂,很快就赔了,周转资金越来越少,要想再次囤货只能再从银行借贷。

  行情亏损一波,借贷就追加一些。

  一方面钢贸商要保障每月接收代理钢厂年初定好的采购量,因年初已给钢厂500万保证金,且每个月都压货,完不成销售任务的话,不但保证金拿不回来,还会面临价格上浮,无返利等难题。

  另一方面还要逐步扩大其在银行的贷款额度,因为要偿还上月借贷利息和弥补市场价格倒挂带来的经营亏损。

  事实上,“这在圈内还是好的情况,说明在下跌行情中做到了快速清仓,而让钢贸商感到更加痛苦的是钢材滞销。”李波紧皱眉头说,好多时候市场供过于求,加上多数人对市场抱有侥幸心理,就选择大量囤货冒险赌行情,结果经营亏损和银行欠款越来越多。

  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迄今,国内钢材价格从5110元/吨一路跌至今年最低时的3340元/吨,两年内最高跌去1700元/吨。

  按照上海每年的钢材交易量约为一亿吨,以这两年钢价平均下跌800元/吨计算,完全囤货两年下来将亏损1600亿元。如果按照快速出货,每吨每月平均倒挂20元算,两年下来累计亏损接近500亿元。

  周游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从2011年至今,三年来公司在跌价行情中总体亏损了40%左右。”

  后来形成的结果是,“越囤货越亏,越贷款越亏”,钢贸商的“资金黑洞”变得越来越大。

  资金被吞噬

  一边是贸易持续亏损,一边是承担高额的财务成本。

  2011年年底银行迫于市场风险开始紧急抽贷。因为“钱”,这对刚刚热恋不久的情侣开始闹起别扭。

  钢贸商开始抱怨,钱越来越少,贷款越来越紧。面对记者采访,张宇缄默了许久说,“钢贸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即使操作再好的企业也很难保证用正常的经营利润来弥补财务成本。”

  对此,张宇简单算了一笔账:“比如在前两年,钢贸商通过钢材市场、担保公司要在银行贷款5000万元,贷款下来银行一般会让全额返存,然后再给出一张5000万元承兑汇票(采用全额承兑汇票),这样就相当于一笔贷款要承担5000万贷款利息和5000万承兑贴现费用。而且按一年期来算,这笔贷款下来还要去掉40%的保证金和总计高达27%的财务成本(一年贷款利息、财务顾问费、开票费、承兑汇票贴现费甚至包括购买银行一定量的保险、基金和理财产品等),如此看来,这笔贷款真正到手的自由资金还不到2000万元。”

  同时在银行、担保公司任职过的张宇向本报记者揭开了这一信贷潜规则。他说,这还是正常费用,这中间还不包括至少二次的短期民间资金拆借(贷款前的保证金和贷款期间部分银行要求半年全额还款一次所需的临时拆借费用,一般月息在3%),甚至还有一些其他“表外收费”。

  周游证实,“前两年,一些地方性银行对钢贸商的贷款利率一般都会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左右,如果不算上述保证金和民间拆借,其他各种费用加起来,整体财务成本可达27%/年。也就是说,即使前两年不做生意(没有贸易亏损),这2000万基本上用不到两年就被吞噬掉了。”

  当然,甚至还有部分银行在基准利率上最高上浮60%,在持续下跌行情中,钢贸商是根本没法通过正常贸易赚回的。“操作好的企业能把办公成本收回就不错”,周游站在钢贸商角度计算出一笔办公成本:比如一家20人左右拥有三个网点(在上海三家钢市均有商铺)的中型钢贸企业,一年下来包括商铺租金、人员工资和电费、网费及物业费等一般在100万以上。

  为此,后来有一些撑不住的钢贸商开始挪用贷款转投房地产或者其他高回报行业。结果反而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

  走上不归路

  其实,“我的理念就是想做好钢铁企业,要长期做下去,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熬等行情,把货继续囤积下来”。周游告诉记者,囤货便需要有银行贷款不断的输血。

  可出乎意料的是,为了维持企业运转,“我们开始利滚利,银行贷款越欠越多,久而久之,陷入了‘滚雪球’式亏损,雪球越滚越大,现在已经停不下了”。

  这期间(2012年初),随着无锡一洲董事长跑路事件曝光,瞬间在钢铁圈炸开了锅。

  之前与钢贸商“热恋”的银行开始“反目为仇”。张宇形象的对本报记者回忆说,一时间内,许多银行开始对钢贸商实施紧急收贷、限贷甚至停贷,不仅严查钢材质押类贷款,还将钢贸商普遍存在的联保、互保贷款模式列入了“黑名单”,对原先的纯联保、互保类贷款则采取“只收不放”。

  信贷骤然告急,终于引爆了深藏在行业融资链条上的定时炸弹。

  当资本大潮退去,钢贸商恍然发现自己在“裸泳”。起初银行的贷款就像广阔无边的海水,遮掩了钢贸商的资金匮乏和实力,现在水突然被抽干了,企业已无法以游泳的方式再回到岸边,最后只能被裸着晾在沙滩上。

  可折腾下总会好于等死。钢贸商同银行“分手”后,开始大量寻求民间高息资本来过桥周转或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可这在亏损行情下同样是利滚利,而且越借资金黑洞就越大。

  周游说,“我从2008年开始从银行贷款做现货,到现在已经全赔光了。包括我之前做生意赚的3000万,全搭进去了。”

  而李波的遭遇更为惨烈。他从2009年开始从银行贷款,最多贷到1.3亿元,到目前为止,把自己所有的存款和钢材货物以及之前自有资金购买的多套房产、车等折现后全部加起来,才偿还了银行9000万元,还剩3000多万元没有还上。

  2012年2月,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相关负责人,发表了致商会会员以及周宁藉乡贤的《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也被业内堪称行业地震式“预警”。当天会上,商会负责人颇感无奈的说,“这个现状是时代的必然,不是我们恶意想走到这一步,这两年进入钢贸行业的企业,不贷款是没出路,贷了款就是死路,走了这条路就是不归路”。

  如今,钢贸商出现大面积倒闭潮,许多濒临倒闭的企业开始用个人信用卡偿还之前的银行贷款和民间拆解利息。

  “我们不得不这么做,现在不是企业倒闭的问题,还不上钱就要被起诉。”张宇说,通过信用卡还企业贷款利息,然后再分期还信用卡,这样可以维持经营,等待行情。

  可行情究竟何时到来,正决定着这些钢贸商的命运。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上海平均每周都会看到有钢贸商被诉讼的案件开庭。“现在我们也怕坏账率增加”,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年初某股份制银行的董事长特意从外地总行赶来上海,集中起诉了上百家钢贸商。

  尤其一些联保贷款企业一跨就是好多家。其实,起初钢贸行业设立联保、互保融资模式的初衷,本是考虑更大程度为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而现在看来,竟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代名词。

  据福建省一家在沪商会保守估计,截至目前会员企业中因银行借贷倒闭的钢贸企业占到总体的80%,被起诉的钢贸商已超过10%。

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