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在“融资中国2016互联网金融峰会”上的演讲稿

在“融资中国2016互联网金融峰会”上的演讲稿

点击: 时间:2019-06-10


这篇是江南愤青在“融资中国2016互联网金融峰会”上的演讲稿,分享了一些关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最新思考。

演讲原文如下:

好久没有到会场来演讲了,去年在国外待了一年,没怎么在市场上说话,想了很多问题,趁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年前回来的,回来以后又出去了一趟,整整想了一年的时间,想互联网过去三、四年一些大的变化,后来写了一些文章,讲我怎么对互联网这几年的看法。有一些挺颠覆以前的想法,所以跟以前观点不太一样的地方。

今天早上看到央行的负面清单,看到里面讲到P2P、众筹什么不可以做,其实我特别熟悉,这是我在四年前写的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他们的要求写了一个教育报告,今天的债权转让、众筹等跟我的观点差不多一模一样,我当时把转让次数不得高于多少,还是允许债权转让的,但是我是写的是不得多次转让。其实我挺不喜欢这种事的,因为去年股票配资的事情,很早时我就说,我说配资不是一个清单,最多是一个轮廓。我们国家前面是不管你,随便干,鼓励创新,三年前所有的领域都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放开了随便干。前面不管,后面规模起来了开始要严管了。这个时候你发现,到一个规模起来一刀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切了,基本上非常危险。股票配资一刀切带来的就是股灾,因为好不容易规模起来了,现在告诉你不能干。你必须要在多少天之内把杠杆压在一定的规模以下,市场一定大跌,哪里有那么容易?我们现在也一样,债权规模压缩,压规模是很难的事情。

我在美国写了一篇文章,从过去看现在美国次贷危机的想法。美国要把次贷往下压,通过什么手段?其实是通过市场博弈的手段,和大家不断地讨价还价。早上那个文件我觉得在4月初出问题不大,一点一点玩可以。现在市场上P2P规模已经快一万亿了,现在要抗这个事,我感觉执行起来会有一点难度。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一下怎么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我觉得这是三件事。

我们先讲互联网金融,我觉得大家都是做P2P的,我很早前做过一篇文章,中美P2P本质的差异,我一直拿婚姻介绍所当例子,本质的P2P就是一个婚姻介绍所,大家到一起搞活动,把你们凑到一块儿,你们爱抽到谁就谁,结婚、离婚都是你的事,我只是帮你办手续,仅此而已。真的要离婚时给你劝解一下。中国的P2P是他来给你兜底,他确保你一定能找到人,找到人之后确保不离婚,离婚了他兜底。本质上而言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模式,美国的P2P只有两家,而中国有千家。美国有很多独特的网贷机构,有一家机构作为P2P只是一个平台,不兜底,只是让你的借贷行为更好,但是他不会对你的借贷结果负责。网贷机构是我觉得我放贷款的能力比别人好,我来放贷款,你们把钱给我,我去放,赚了钱以后大家一起分,如果不好我赔。

美国也有一百多家网贷机构,所以中国更多是这样的,P2P这个词用得不对,中国的就是网贷机构。中国到现在为止,如果真的有P2P,一家叫借贷宝的公司是P2P,就是帮助你借钱,也不管好不好,就是帮你借钱,讨不回来也不关他的事。为什么中国出不了P2P,美国有?我觉得跟金融环境有关,跟监管无关。美国典型的是B2C、B2B,美国出资的主体机构,机构意味着两个更好的点,一个是可以容错,也就是说可以承担亏损,亏了以后他也无所谓。他可以把钱放在不同的资产上进行有效的配置,他允许有些地方有损失,保障整体就可以了。第二,机构专业且经济。这个怎么理解?机构来看问题,毕竟比老百姓看问题看更准一些,因为有能力做更多层面的调研。然后他也经济,因为他看了以后投就投一千、两千万,这个时候发现很划算。

但是个人第一不容错、第二不专业、第三不经济。第一不容错是亏了以后无法承担风险,亏了以后就去游行,因为你是个人,你的钱赚得很不容易。第二是个人不专业,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银行,自己都不敢说对风险有评价,一个老百姓说看项目评价比我们好,我也不相信你能评价得出来。第三是不经济,总共投了十几万块钱,最后一共赚了几万块钱,最后自己调研、承担风险,根本就不划算,也没有必要。凡是C端主导的市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出现妯娌的情况。投出去你给我担保,不担保就不投你。中国的P2P最开始可能都是想做平台,做到最后不得不做信用担保,也就意味着你不是平台机构,是信用机构,这是和中美所处环境不同所导致的极大差异。我觉得中国目前为止不具备做正规意义P2P的基础和条件,因为我们目前的投资人都以个人为主,而美国80%-90%的投资人都是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中美P2P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不是一个监管的问题,不是说监管出一个问题,大家必须做信息中介、信用中介就可以了,一定有基础的,所以我觉得跟监管无关。

第二个问题,一旦从信息中介变成信用中介时,是否具备可持续的能力。这个观点在宜信的宜人贷上市时就提到过,凡是带有风险的商业模式一定不会获得高估值。这个逻辑非常清晰,因为谁都不知道你的未来,因为信用风险是不可测的风险,哪怕再好他也不相信,没有办法相信你。当年次贷危机时,真正意义卷入次贷危机的是黄花,别的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市场上不信,所以他们的估值从几千美金掉到几百美金。所以说信用风险很难证明你是管钱或者兜底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比别人强,一定不可能。这个时候就是为什么银行估值那么低,为什么银行的估值上不去?很大的原因是信用风险不可测,你现在再好,你看几年前的银行行业,这两天都在骂行业科技产业怎么这么差。所以骂银行暴力的都是傻子,为什么?因为根本不知道信用风险不是靠个体玩得转的,信用风险是做信息行业。我们现在的银行和实业一点都没变,为什么爆亏?周期变了。你把本钱放进去,只有借给钱的那个人可以赚钱才能还你钱,如果你借的那个人不赚钱根本还不了你的钱。那个时候借钱打欠条或者打电话都可以,为什么?市场可以赚钱。但是现在可以把老婆、孩子抵押给你,跑路,因为不赚钱。整个市场经济一塌糊涂,我们的钱放在哪里去?好人不借钱,坏人借不了钱的年代。现在为什么坏人都借钱?因为不借就活不去。这样的市场里做债权风险一定很高。是这个行业的规律,是这个经济下行过程中去杠杆的年代,在这里面还要进行本质就是违背逻辑的。所以说很危险,不是行业环境的问题,而是经济环境的问题。

凡是信用兜底的商业模式和资本金是相关的,也就是说要放更多贷款,杠杆率是受约束的,这个是经营环境规定的。一定需要依赖更多的经营资本,如果没有就不敢玩,一百万挣十多二十个亿,一定很紧。我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话,凡是兜底的商业模式一定是金池模式。之前央行说不能违法集资、做资金池,我说不可以。做金融的没有没有资金池的,为什么?你去想,凡是兜底,只要市场有违约,违约以后你要兜底、兑付,怎么办?要不然拿赚来的钱,赚来的钱不够还了拿自有资本还,自有资本不够还拿骗来的钱还,这三个是混在一块儿的,你不知道哪个是自有资本,哪个是骗来的。所以凡是兜底的商业模式,没有违约的商业模式走到最后就是不断地骗更多的钱还前面的商业模式。这是常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都在干这样的事,那监管的说不能有资金池,下一步怎么玩?我不知道监管力度有多大。从金融实践的角度来看不可避免。

这两个因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凡是兜底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市场上都不可能获得高估值。很多人说多少年前你说市场多少估值,我只是说市场虽然会有非理性的,一定有回归理性的时候。所以我看了三年看不懂,到最后说你们都喜欢我就投资一点,最后投了两百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是我看好,是市场看好,就投了,投了之后想明白了,一定要在裸泳之前跑出来。玩不转,真的P2P最高的时候做到将近一百亿美金的数字,现在三十多亿,从全球市场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估值都在往下走。

讲三个P2P、互联网金融下一步会往哪几个方向走,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看法。

在讲这个观念之前,想证明另外一个逻辑。国内三年的互联网金融还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是什么?片面追求客户规模。现在金融业里讲客户规模,基本上就是压根不懂金融。为什么?规模在金融业里是有风险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所以假设金融业是周期性的行业,一定意味着形势好的时候要不断的扩规模,形势不好的时候要不断地去规模。所以单独强调商业规模、金融规模,到最后一定会崩,这个逻辑非常明显。所以金融业不能拼命强调规模。但是我们过去很多的人都是什么出身的?都是电商出身的。电商是极为强调规模的行业,所以把这个逻辑放到金融里了。所以遇到很多人说几个月突破多少规模,毫无价值,要骗钱、放贷不难,关键是收不收得回来。规模做大容易,但是规模回收很难。骗钱也很容易,一个小姑娘什么都没有,在十年前就能骗七、八亿的钱,只要给高利息,谁不来?光骗钱不是能力,给钱不是能力,关键是怎么收回来。所以过去三年的互联网金融都没有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也没有证明你比传统的机构给好的回收。所以我说P2P最坏的时候压根没有到来,现在是线下的公司出了问题,P2P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出现特别大的危机。假设排名前十的P2P突然倒下,那时候才是最坏的时候。其实这是一个逻辑基础。

电商领域里大家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电商领域里假设你是马云,你马云去淘宝上买东西,你买一个东西25块钱,也就意味着你和屌丝没有区别,你再有钱也就是买这么点东西。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把规模做大、人数做多,一百用户、一千用户、一亿用户,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有十亿身家的马云和有十块身家的小孩在后台来看就是一个ID,个人创造的价值一致。但是金融领域是不一致的,马云给十亿的钱和一个小孩给你一块钱,两个人一致吗?所以在金融领域不能单独追求客户模式。所以说规模不能运用到金融领域里来,而且给你一块钱的人和给你十万块钱的人容错是不一样的。导致在金融领域里片面追求规模,我个人感觉没有价值。为什么我认为很多互联网模式在移动化的过程中也是有价值的,美图秀秀38亿美金,我认为没有价值,但是有一些东西。为什么没有价值?很大的原因和互联网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C端时是有大流量的,一个东西可能有海量的流量、几千万,没有一千、两千万的用户基本上不叫有用户的,原有PC端的流量里容易导致大流量,大流量时发现不需要通过流量本身赚钱,可以通过流量以外的东西变现。比如说明星可以代言广告费、游戏,只要讨好你的用户就可以,让他更喜欢你你就可以赚钱了,这是海量用户的逻辑。

但是移动化以后,谁都不太可能有海量用户了,因为移动化以后,人越来越碎片化,而且广告的植入方式会影响体验。最终的结果是谁都不可能有海量用户,谁得不可能有海量用户的时候,你通过游戏变现的能力就很难了。这时候就要回到通过用户本身来变现,所以你的用户质量决定了商业模式的高低。你搂了一帮傻子进来,发现每个人都不愿意花钱,怎么有价值?美图秀秀拍一张照片给五块钱你们给不给?相信你们肯定不会给。所以这样的东西你无法从用户身上获得变现能力,这个商业模式就很难走得通了。金融也一样,金融的逻辑要回到从用户身上赚钱,你的用户是谁?一般都是屌丝用户,屌丝是世界上忠诚度最低的群体,因为他不愿意付费。屌丝很爱你的原因是因为你给他带来了好处,带不来好处是不理你了。这个差异很大。

所以我个人感觉,过去三年电商的逻辑可能是走不通了。互联网金融我觉得也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向是往资产走,我去年还投过好几个资产的公司,资产是通俗,非常约定俗成的概念,资产是指借款人,但是他非要说资产是给钱的人,就没有办法聊。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差异度是大家没有办法在一个频道上,资产是大家向我借钱,这种意义上叫资产,资产是能够生息的。简单一点就是趣分期,找到大量向你借钱的用户,我们叫资产端的商业模式。去年我们认为资产端是一个风口,流量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资产出现了市场端。通过更多的手段,只要你砸钱,理论上你要获客是不难的,你要获得海量的流量并不难,因为这个市场上有很多有钱人。但是到最后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你有钱了去哪里?找不到地方给钱。现在我们这个是钱放在哪里都不安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钱应该去哪里。如果有人告诉你把钱放我这里很安全,又证明给你很有安全,这个是有价值的。所以很多通道和流量发现必须走资产端,不走资产端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很不看好流量模式P2P的原因是把最核心、最关键的资产外包给人家,他做通道,价值就会变得非常有限。所以资产端今年特别火。像链家拿了几百亿估值,以房产为核心,收了大量房产的资产。大量资产公司不断地开始自己生产资产,卖给那些有钱的人,有好的资产可以拿到很便宜的钱,根本不需要向老百姓要钱。所以我觉得资产端的生意今年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估值很高。

怎么看资产端?资产端表现为三个能力,资产端得有这三个能力才能玩得转,不像之前投P2P时,只要有钱就可以干,不是。资产端不是一个简单就可以被做起来的事情,我们做了十几年的金融都不敢说自己具备资产端的能力。所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有规模化获客的能力,这个很重要,场景化的可能性。消费金融很火,本身的利差高低并不重要,风控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本,真正的成本花在运营上,运营成本远远高于违约成本。所以基本上就是两类,一类就是在线,在线基本上已经被大的流量公司给规模化了,借钱肯定是在哪里发生交易在哪里借钱,不可能在这里发生交易在别的地方借钱,哪里更方便一定是在哪里借钱。线上流量高,否则线上没有这个机会。在国外的分期一般也由厂商发起是有道理的。剩下的机会就是线下,线下也很有意思,线下的规模化获客能力往往取决于成本,而不是取决于能力,我觉得这个观点很多人可能不认同,但是我很相信。大家谈能力,一定是同一成本之上谈能力,大家成本不一样来谈能力,根本不可能。最近乐视在融资,同样是一台电视机,长虹做得比乐视差吗?我不相信,都差不多。但是问题是长虹的成本要三千块,乐视成本三千五,但是乐视可以卖两千五、两千,长虹能不能这样卖?不可能,这样卖就死了。乐视越这样卖,资本市场越喜欢他,因为他花的是股民的钱、资本的钱,这个时候发现他是没有成本的,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销售。小米也是,拿了几百亿美金来,所以可以不赚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去想,在市场上打到最后,一定是打成本,不是打能力。我们中国是最早投打车软件的,然后是摇摇招车,腾讯说要投摇摇招车,摇摇招车不让他投,然后腾讯投了滴滴,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给钱。摇摇招车再牛都打不过滴滴打车,和能力无关,和成本有关。线下模式谁能融到大钱就可以成功。现在的创业就是创业要有烧不完的钱是很道理的。

现在的创业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人少,大家有规则、讲规矩,现在什么人都进来了,有很多人靠运气就可以把你搞死,当然很多人可以拿钱打死你,这个时候发现你不拿钱就死了。所以说规模化更多还是跟成本挂钩。

我在杭州有一个自己开的茶馆,有很多股东,每个人给了我1535元,来茶馆爱喝茶也行,不爱喝茶也行,最终把周围的茶馆都搞死了,因为我没有成本。所以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就很难玩,因为大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这两年我可以骂很多专家、教授,为什么?因为我没有成本,骂赢我牛。输了也无所谓,所以大家爱听就听,不爱听就算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们很郁闷,这就是不对称竞争,很正常。所以我们说未来的竞争大家关注成本绝对比你关注证明给我看你多能干很重要,其实我只要看有没有可能骗到下一笔钱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我指望你忽悠别人的钱包,而且世界很浮躁,没有人静下心听你有多有才华。所以这个时代我就发现,规模化的能力往往是跟成本挂钩的。只要你拿到大钱或者有大流量你做资产端业务有价值。

第二是产业整合的能力,很多人跟我做供应链,只要看你是谁就知道你能不能做,你什么都不是,什么背景都没有,你说你能做产业链的整合,谁跟你整合?凭什么跟你整合,你是谁?所以产业的整合取决于你是谁,而不是你要干什么。第三是技术优化的能力,你证明给我看你有很好的技术,获得更好的客户,在我来看都不太可能。技术都可能放在一边不去谈。

基本上我认为在资产端是有机会的。下一步是流量端,流量端也是有机会的,财务管理,很多人说财务管理是不能再谈的概念,但是中国从来没有财务管理,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家财务管理的公司,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叫财务管理?我上个月和阿里的一帮人在聊,他说我说的观念自我矛盾,一方面说资产端没有、很少了,一方面还说财务管理给他配什么东西,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财务管理为什么要配起来?不配起来就不是财务管理了?财务管理是资金在不同领域进行分配的过程,你不是投资就不分配了吗?现金是最大的资产,绝大部分都是在配置现金,为什么配置现金就不是财务管理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家对财务管理是有误区的,大家觉得拿你的钱买这个、买那个是财务管理,那是销售,那跟卖白菜有什么差别?他告诉你可以不投钱,告诉你钱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中国过去全都是卖产品的,每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你的钱骗过去然后可以拿佣金,凡是拿佣金到最后一定贩卖、销售的行为,这种谈不上是财务管理。一个是卖给你,他认为他最大化的东西,而不是你最大化的东西。工行会不会卖给你农行的产品?不可能,一定卖自己的。总会有人来告诉你,把钱放在哪里更合适甚至把钱投在哪里更合适,这样的人未来越来越需要。你们以后会发现,理财越来越被管起来,再不管起来都亏完了。去年我在国外待一年回来一看,我还赚钱的,因为我身边的都亏完了,至少我没有亏,所以我就赚了。所以就想怎么样把钱更好地被优化、被管理是很需要的,以前为什么不存在?不存在的原因是市场没有标准答案。你会发现谁跟你说买了,结果都是好的,因为没有违约嘛,甘心兑付嘛。我们以前投过一个研究报告,花了很大代价研究,告诉你这个好、那个不好,那些客户都跟他说,你别想那么多,什么都是好的,不好的上街游行就可以了。所以你发现你是没有能力的,成本那么高,发现都一样。这个时候就看收益率了,所以到过去全是理财产品,但是我相信以后,今天违约出来了,这时候你知道谁比谁聪明、谁比谁能干,你该相信谁、不该相信谁,管理更加需要。所以我觉得下一步财务管理是一个机会。

互联网管理改变很多东西,你别把互联网做成一种工具来,意义不大。互联网出来以后,我个人感觉的确改变了很多风险的认知。我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线下的财富管理基本上都是骗子。很多人来骂过,我说每天你骂一个人,我一定能火。其实我觉得道理是对的,线下的财务管理只要具备三个特征就是骗子,第一个是兜底的,因为我说过谁都兜不了底,全球资产管理公司80%-90%都是亏损的,你能证明你是那10%吗?证明不了,兜底都兜底不了。第二是把钱拿去自己用,那彻头彻尾不是财务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是高成本。线下的难点是在于成本特别高,而且客户每次的获得,线上还好一些。所以我说宁投P2P财务管理公司,相比较下我更愿意投P2P。P2P至少在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定的优势,我不需要填那么多的文件,现在每个客户经理骗到之后每次都要拿、每年都要拿,成本是固定的。所以现在看数据是看成本,12%给客户,门店成本2%,那些是18%,还有广告再投一投再加两个点,你拿什么去还这个钱?所以是可能的。所以我估计这个节奏还会往下走的。昨天爆了两家。兜底这件事情没有办法,互联网到底在哪件事情上改变风险?在线虽然突破很多事,P2P跑了很多家,为什么没有引起大的问题,说明P2P债权化还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跟上。

目前P2P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概500亿资产的人是没有地方去的。我去年给近万人写过一篇信,为什么那么多人去买看上去是P2P公司的产品?是因为这些人无路可走。动不动就规定一百万以上、三百万才可以走,我们这些小PE怎么走?没有地方去,只能借给高利贷。所以本质是资产管理牌照发放很紧,导致很多想干正事的人没有办法干,成本又很高。所以使得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选择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选那些一眼看上去是骗子的公司,和我们的经管压有关系。凭什么有钱的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钱,中场或者中场以下的不能赚这个钱。他们认为一百万以下的风险更长,我说不可能。两百万投一百万信托跟十万买P2P,哪个风险更高?一定是一百万,风险是跟集中挂钩的,很多人买信托一百万都没有,几个人一凑全部买信托,是你的风险高,还是我弄五十万,分在十几个P2P公司的高?看哪个更高?很多人没有把这个想明白。所以喜欢用简单的方式管理社会,所以出现的结果就是最简单。

我觉得管理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监管的意见”的文章,我建议建设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来没有想过写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经济。美国在这方面有三点,第一个是成熟,成熟意味着有避免风险的能力,这个是专项的,投资端要成熟,贷款端一样要成熟。我看过美国的一个法律,中国在2007年也有一个文件,意思就是说以后不能在校园里放贷款。美国是针对C端的贷款要求是很严的,他认为一定出现经危以后,个人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机构的贷款比较宽松,但是向个人贷款的机构审核非常严,我觉得是有道理的。美国第一是成熟,成熟是三项,借款成熟、贷款成成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不成熟就不是合格的。成熟一定有认知。第二富有,相对富有,在考虑的时候你只要相对富有,你要证明你能经受损失可以了。第三是联系,你要证明发行人和认购人是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在一起你就发现可以了。只要符合这三个,基本上就是合格的投资人。而且还有一个法规,你不允许这三个不代表你违法,违法和这个还有大的空白地带,这个空白地带你现在证明这些没有问题也可以,只不过成本更高。反正这个合理,那个就不合理。美国有很大的国利空间。

因为原有的市场里是高净值被银行给垄断了,屌丝已经被余额宝公司拿走了,留了两端上不上、下不下的中产,你服务很好,不服务有这个市场存在。我认为可以针对这个事情做一些事情,风险无限变高,甚至也有可能变低。一百万块钱,互联网一块都可以把你分散出去,而你线下投一块钱人家会骂你,互联网可以投。所以互联网可以随便投入,并且避免风险。线下为什么闹事?动不动给一百万、两百万,信托投资人都要闹事,一百万换成我亏了也心疼,谁不心疼?互联网可以有更好的工具。但是你会发现本来是一百万骗一个人,后来发现是一万个人骗一万。所以我们要重视互联网在锋线上的好处,而不要纯粹的工具化。我感觉这是明年的风口,今年如果是市场管理,明年财富管理中国会有突破,个人投资里的机构化,会有机会。

第三个还是真正意义上的P2P在前两个成立了以后,P2P的基础环境就有了,就可以做了。所以现在P2P真正想干,就要学会煎熬。慢慢等,等到这两个基础条件一样可以产生大风险、大机会。

谢谢大家。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