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开始读下去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在现在的中国,你缺乏安全感吗?

2、你急需安全保障吗?

3、你会不会觉得商业保险太贵、太多坑,而需要有一种费用更便宜、更透明的保障方式?

如果这些答案为是的话,无马哥觉得,你应该关注和了解下,被最近忙得像网红一样的保监会,昨天刚点名要整治的“网络互助计划”产品。

《通知》要求各地保监局,对网络互助非法从事保险业务开展专项整治,于2017年1月16日前完成排查。其实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责令“网络互助计划”要与保险界划清界线。

保监会官员这么忙,刚收拾完今年头号土豪姚振华,约束万能险,防范险资扰乱金融市场,怎么有空来专门发文,要收拾起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明觉厉的产品呢?网络互助计划是什么鬼,怎么听起来像种传销骗局?

就像P2P网贷,实质上是种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的“债权众筹”一样;网络互助计划,你可以理解为是种“保险众筹”,即通过互联网渠道,参加计划的众人均摊费用,一旦有人遇险(比如重疾),可通过平摊损失金额,来降低单个人的风险损失。如一个人突患重疾,可由30万个盟友每人出1块钱,填补30万医疗费的缺口。

现有的网络互助平台,一般设有少儿重疾、中青年重疾、老人重疾、意外保障等几类人群计划,大部分预存9元即可加入。后续按事件发生后赔付费用平摊,如账户扣至0元则需续费。

截自某网络互助平台,属于目前主流

这类互助计划,因为属于事后均摊,进入门槛低,费用较传统保险便宜得多,借助互联网而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国内有超过120家网络互助平台,总注册会员超过1200万人。

网络互助计划最大的价值,就像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一样,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起到普惠众生的作用。

比如,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沟通和推广方式,可降低传统保险中庞大的“获客成本”(想象到处都有让你讨厌的保险代理人吧);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降低风险概率精算、理赔等成本;通过今后可能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信任成本,加强保费流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看到这里你要问了,既然这么好,花比传统保险更少的钱能得到保障,为什么保监会要出来整治?难道就真的见不得我们老百姓好吗?

也不尽然。

其实对于互助计划这类新生事物,监管部门是允许存在的,今年年中的时候,保监会就批准了3家跟网络互助计划性质差不多的“相互保险组织”(信美相互、众惠财产、汇友建工)。本次整治计划,也不是要取缔所有网络互助计划,而是要进行行业规范。

无马哥觉得,当前网络互助计划这一块,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和风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些互助平台有没有保险精算技术,能够核算出正确的费率,这个费率既低到对用户有吸引力,但同时又能保障能够覆盖参加计划用户的风险。如果不能覆盖,要靠后续会员的缴费来支付前面会员的赔付,就变成像庞氏骗局一样了。

其次,这些网络互助平台的运营能力。虽然被保监会要求不能打着保险名义,但本质上还是一种保险业务,需要专门的金融保险人才和能力,比如如何防范保险业务中常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通俗点的例子,骗保问题;也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平台谋取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单纯公益恐怕是难以支撑一个行业的繁荣发展,也无法满足那些风险投资者的胃口。

最后,是监管态度和政策风险。其实这一点,约在半年前无马哥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从整体上看,目前监管方对于新兴的互助保险形态还是抱着一定的包容、观看的态度,没有急于出台严厉的监管措施。但是,对于更多的‘互助计划’,仍然面临这巨大的监管不确定性。”

现在,监管的靴子落地,要专项整治了。像花9元赔30万之类的宣传噱头、有没有资金池和资金存管、各种擦边球等,都会成为后续监管规范的目标。

无马哥感觉,网络互助计划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和商业模式,还是有其强大生命力的,尤其在中国,因为有众多对低成本安全保障的需求在;但是未来,整个行业会在监管层的压力下,当前众多平台会走向两极分化:少数平台有人才、获得资本的支持,努力往合规发展,最后可能争取保监会的“牌照”认可,成为正规军;大多数平台,则会从混乱到规范中,就像现在的P2P行业一样,跑路或关门。

最后,无马哥(微信号:wumajinrong)整理了部分比较知名的互助计划平台,供大家参考。

无马哥觉得,关注和了解“网络互助计划”是有必要的,甚至也可以去一些有风投的较大平台尝试一下,反正涉及费用也不多;但也需要留意这类平台的风险,不要轻信宣传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