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叫嚣存管一整年,银行存管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叫嚣存管一整年,银行存管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点击: 时间:2018-10-12

随着3月份临近尾声,2017年又这么过去了四分之一,时间对于P2P平台来说,好像警钟一般,时刻提醒着合规化的截点就在眼前,这也让整个行业不由得到处弥漫着越来越紧张气氛。

这也使得自从2月23日下发《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来,各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的热度再次推上了热点,而之前大多数不紧不慢的银行业这边,似乎也随着这一道《指引》的出现,纷纷涌出了接活的动力。

而在围观银行存管提速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似乎和之前旧有的印象有些不同。

1. 对接银行存管的时间成本比预期的还要大

从第三方最新的存管报告数据来看,整体平台的存管进程让处于缓慢的阶段,记得去年针对这一话题就写过一篇内容,当时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30日,上线了银行存管的是有95家,少的可怜吧。

可是现在截止到2017年3月20日,也不过只有190余家平台正式对接完成,也就是说在过去的近6个月里,新增完成对接的数量只是翻了去年一倍而已,平均每月上线完成15家左右,相对而言,速度只略微上升了一点罢了。

而从现有数据可以发现,近8成数量的平台都掌握在5家银行手中,由最早的上线时间上可以发现,这几家银行都是从16年初就开始接触P2P存管的业务,经过了一年才有如今的数量和经验积累,如果去除了这一部分,然后再从发布监管细则的8月份算起来,那剩余银行对接平台的效率之慢,就可见一斑了。

2. 从平台求银行,到如今银行更主动的变化背后

之所以这么慢,一部分是由于银行流程的缓慢以及对接系统开发的时间耗费较多,而另一部分主要原因,可能大多数商业银行,一直在观察着P2P局势,而在正式下发《存管业务指引》后,彻底划清了银行的责任界线,消除了之前存在的顾虑,各大银行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好多都特别主动。

巧合的是,近段时间是上市银行集中发步年报的时期,而从数据来看,银行目前陷入了下滑期,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上升都让其在业绩上出现了压力,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利润下跌的情况,这也导致了银行高管的薪资普遍滑坡,以及不得不削减员工数量来控制成本。

两者时间点的契合,对于有着业绩提升压力的银行来说,P2P的刚需无疑是一块新的开源,这也就使其有了更多的理由去主动跟进,毕竟从对接存管业务涉及到的各项费用上(系统开发、年存管费用、支付交易的手续费等),单个平台差不多就需要支付百万元左右,而且这只是第一年的,长远来看, 这也将会成为持续性的稳定收入(只要平台还活着)。

就在这两天平安银行一次性签约30家平台,或许就是个最开始的信号。

3. 银行对接的并非都是大平台,也有人性化的选择

其实很多人概念里会有一种本能的意识,觉得对接上银行的应该都是做的很大的平台,而现在融360报告里的平台来看,显然之前有些片面了。

个人也专门抽选几个品牌比较生疏的平台,做了简单的调查,发现这些平台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交易体量,也可能没有很硬的“干爹”背景,从这些表面的信息来看,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可言。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运作的时间长、平台高管在行业内的水平、以及平台的整体资质不错等等。

这也就能看出,背景强、规模大的平台并不是银行唯一的选择标准,不少还带着点人性化的银行,也会纳入更多不同的维度去对中小平台进行综合考量,这也为一些小而美的平台提供了一些良性的激励吧,由此也可以猜测下,专注小众细分领域的P2P平台或许将成为银行更亲赖的选择之一吧。

4. T+0的背后,谁在为用户体验买单

在对接上银行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注意到,平台们都选择了降息,再加上国内经济环境的整体不景气,年收益更是在不断朝着跌出历史新低的趋势前进。这也倒不奇怪,毕竟存管成本的费用总是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的。

只是其中还有一点,由于受到去年9月份央行2016(261号)的规定限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很难再提供T+0的到账速度,基本现在都是T+1,然而和平台长期给用户培养的习惯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主要也是体验上的。考虑到的这点,部分平台就选择了和银行协商,以先垫付资金的方式来实现T+0,而付出的代价自然是要再支付出一定的成本,只是分摊到最后,可能还是得回到投资人自己身上,去为这份用户体验去买单。

个人更关心的是,垫付资金这样的模式是否合理,在存在逾期和不良贷款的P2P行业,以及考虑到网络延时性的问题,垫付资金是否会出现断档的情况,以至于导致后续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呢?这些都只能后续一步步来看了。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