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互联网金融衰退了吗,为什么他们还在大举投资?

互联网金融衰退了吗,为什么他们还在大举投资?

点击: 时间:2018-07-05

互联网金融衰退了吗,为什么他们还在大举投资?1

相比单纯的财务投资,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倾向于那些可以带来数据、技术和流量的战略投资。未来,这几样的含金量恐怕远超现金,并且还抗通胀。

今天下午,51信用卡举行投资战略发布会,并与嘉实投资联合发起了第三期10亿元规模的投资基金,投资标的锁定在新金融产业中。

无独有偶,就在51信用卡发布此战略的前一天,据彭博报道,昨晚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公司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对投资者表示,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支名为“Online Finance Fund”的基金,这支规模达5亿美元的基金,将投资于向中国消费者销售资管产品和保险服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公司。

如果再把时间向前推,2016年2月,宜信发起了成立了一支规模达60亿元的新金融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外金融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领域。根据媒体此前报道,这只基金在过去12个月里一共投资了美国市场上的13家公司。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公司以外,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腾讯等巨头在新金融领域投资布局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从初创公司、到行业巨头,从中国、到海外都有涉猎。

事实上,无论是在隔壁的TMT圈,还是眼前的新金融领域,当公司的主营业务成熟之后,或出于财务投资的目的,或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大举对外投资的做法并不鲜见。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眼下的新金融行业来说,正处在监管收紧、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上,在这个行业被持续唱衰的时候,为什么这些公司还愿意持续加码呢?

? 从市场环境来看,新金融行业在经历了一轮彻底“洗牌”之后,大量实力不济的企业已经淘汰出局,筛选优质标的的难度降低,试错成本下降。


? 从投资回报来看,2015年下半年开始,监管趋严以及退出困难的现实使得不少投资机构对于新金融行业的兴趣有所下降,这个状况持续至今。许多创业公司急需“输血”续命,此时也不失为一个“抄底”时期。


? 从战略布局来看,眼下新金融行业的 “数据”和“牌照”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一家创业公司要单凭一己之力打出一片天地,难度颇大。因此,投资布局成为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 从创业公司来看,新金融行业的创业者们经历过“坐地起价”的疯狂和“资本寒冬”的低谷之后也开始意识到,从长期发展考虑,战略投资者所带来的业务协同、品牌效应等好处远多于财务投资者。

1

前两天在写微粒贷的稿子时,我就在想,眼下在新金融行业里最根本的竞争力是什么?或者说现在的新金融公司像搞军备竞赛一样武装自己,到底在准备些什么?

数据和牌照。我从不同从业者那里,得到了相似的答案。

尤其是今年不断收紧的监管环境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行业内对这两者的渴求愈发强烈。但现实情况是,以一己之力完成对这两者的收集和积累,难度越来越大,参股、收购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先来看数据。

上周,两场大战——“无现金社会”与华为、腾讯数据大战余音尚在,这些事件的本质都是对于数据争夺。即便是腾讯和蚂蚁这样拥有“全民应用”级别流量入口和海量用户的巨头公司,仍对数据保持着高度“饥渴”,其他更加偏向垂直领域的新金融公司,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对数据有着更高的需求。

以51信用卡为例,其主要的产品51信用卡管家已经是新金融领域里一个较大的流量入口。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1信用卡累计用户过亿。

但由于平台聚焦于有卡人群,因此有效数据的积累也局限于此。对于市场更广阔、增长空间更大的无卡人群之前鲜有涉略。而到了这个时点,重新开拓无卡人群市场已失去先发优势并不划算,通过投资布局自然就成为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从51信用卡的投资布局来看,一方面在早期投资了用钱宝和现金卡两家在线借贷公司,在他们的高速增长期分享了市场红利;另一方面,在2016年初并购了“99分期”,把它变成了一个针对无卡人群的信贷导流产品“给你花”,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手段完成了在新领域的布局,以及进一步的数据和用户积累。

这也是公司产业基金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围绕自己的产业布局、重视协同效应。

数据的积累是如此,牌照的收集也是如此。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在昨天新浪的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曹国伟格外强调,“该公司将把金融服务工作重点放在自己可以获得牌照的类别,或者与能够获得牌照的伙伴合作。”比如网上银行和保险。

确实,去年的A股网红公司“二三四五”依靠自己的流量优势完成了巨额营收,利润大增也使得股价连连上涨。而作为具有巨大流量入口的微博想要布局同样的业务并不困难,同理对于股价也可能有提振作用,唯一的隐忧可能就在于合规。

2

当然,新金融产业基金大举进场这件事,也并不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对于创业者而言,他们选择投资方的标准早已从财务投资人向战略投资者倾斜。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逻辑其实与很多TMT公司类似,即烧钱做规模、扩市场,进而撑起估值。因此在选择风投的时候,品牌、价格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而眼下,新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许多渡过了“资本寒冬”的创业公司已经意识到,财务投资者对于短期内投资回报的要求可能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相悖的。

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可能在早期就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盈利模式,相比于单纯的资金,他们更需要的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业务支持,或者能迅速打开市场的品牌背书,这些资源的价值则是用资金无法衡量的。

典型案例如此前分期乐(现乐信集团)获得京东的战略投资,在电商业务方面的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趣分期(现趣店集团)拿到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同样让他们平稳度过了转型所导致流量和客户流失的阵痛。

这种创业者挑选投资人心态的转变,也让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之路走的更为平顺,因为资源置换等方式被接受,战略投资者往往也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收入更多优质公司。

不过无论是投资还是被投资,仍有无法避免的风险:这种数据的同步和业务的协同是不是真的能带来改变,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