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现金贷这一商业模式成立,但不能做成暴利机构

现金贷这一商业模式成立,但不能做成暴利机构

点击: 时间:2019-03-10

现金贷这一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市场需求也有,商业模式也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运营当中还是更多的用了提高收入这个逻辑。我认为另外一条路是值得探索的,即怎么样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风险成本。

—— 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

每年年底,大概都是新金融行业的一道坎。

2015年年底的“e租宝”事件,让P2P行业元气大伤,监管跟进之后,大批平台开始洗牌、清盘。到现在已经快两年时间,整治尚未完成,备案还未开启,仍在运营中的平台已经不足三成了。

今年年底,被这道坎绊住的成了现金贷。而且有意思的是,导火索不是e租宝这样的恶性事件,而是本该提振行业的IPO。

眼下风声鹤唳,如果现金贷能够重复P2P的命运都已经是大幸,毕竟从眼下传出的消息来看,资金、牌照、利率,每一样都足以直接为上千家平台的命运画上休止符。

最近也有很多从业者、大V甚至经济学家站出来替现金贷发声,现金贷不等于高利贷等等说法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在为现金贷“洗地”,让明明借不起钱的人承担债务,赚这种黑心钱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坦白讲,让借不起钱的人背上沉重的负债,这从来都是错的,无可辩驳,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这个模式本就不应该存在,还是我们使用的方式错了,又或者是因为我们把一个本来没有那么美好的东西过度包装了,反倒遭人反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中的几个观点,是最近我看过的文章中,我最认同而且认为有实操价值的:

1、现金贷业务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成立的,但现有的现金贷模式并不能跟普惠金融画上等号。赚钱无可厚非,但是打着普惠的旗号攫取巨额利润,这又是另一回事。

2、金融科技应该是用技术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而获益,而不是通过提高收入抵补成本的角度,甚至做成暴利机构。如果现金贷业务只能通过高利率赚钱,也就意味着科技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才是真正值得反思之处。

平安集团杨峻谈现金贷:做普惠金融不能把自己搞成暴利机构

近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以“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题论坛上,平安集团副首席风险执行官、陆金所控股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发表主题演讲。

杨峻表示,现在普惠金融面临的消费者,面临的客群风险比较高。大多数机构可能通过了高利率、高费用,甚至利滚利,高利贷来实现对普惠人群的服务,通过扩大收入来扛成本。

“我认为另外一条路是值得探索的,即怎么样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风险成本。在这一块我们利用金融科技还是大有可为的。虽然短期内前期投入比较大,盈利比较慢,但在长期来说还是具备商业的可持续的。”他补充道。

谈到现金贷,杨峻称,“现金贷这一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市场需求也有,商业模式也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运营当中还是更多的用了提高收入这个逻辑。我开玩笑说,做普惠金融不能把自己搞成暴利的机构,自己赚那么多钱怎么还说是普惠金融,而且从客群来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普惠,这个是值得探索的。”

此外,提及如何打破打破刚兑这一时,杨峻说,“我觉得现在打破刚兑在金融科技是非常有意思的,原来大家把重点放到了投资者这一端,投资者要做到买者自负。而我觉得要打破刚兑就是要提高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体系,所谓卖者有责,把卖者就责做到了才有资格让别人做到买者自负。”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行长、郭行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荣幸最后一个来发言。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金融科技在投资者保护中的应用”。这个话题现在也非常的热。

我们首先看看当前在所谓的普惠金融投资者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我觉得从金融的领域来说,消费者是两个领域,一个是借款人,一个是投资人。当然,支付这些也属于消费者。现在缺乏保护的可能是这两方面。

从借贷市场的消费者来看,他们受到了哪些权益的损害呢?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在机构的诱导下做了融资。对于超出自身还款能力的,借了钱,借了多少,可能只是适合借小额的消费,但是有些机构竞相的放贷款,可能超出了还贷款的能力,金额过大。

第三,面临暴利催收等等。作为投资人,现在所谓的非法集资也好,都是打着高收益的旗号来吸引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销售员的误导下买到了超过自己承受力的风险产品,一旦发生违约以后,风险承受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我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普惠金融的路径,可能现在比较多的是用了提高收入这个维度去思考。因为我们现在普惠金融面临的消费者,面临的客群风险是比较高的。大多数机构可能通过了高利率、高费用,甚至利滚利,高利贷来实现对普惠人群的服务,是通过扩大收入来扛成本。

我认为另外一条路是值得探索的,怎么样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风险成本。在这一块我们利用金融科技还是大有可为的。虽然短期内前期投入比较大,盈利比较慢,但在长期来说还是具备商业的可持续的。

最近很多人问我,最近现金贷被攻击的很大,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我想分享一下。这个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市场需求也有,商业模式也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运营当中还是更多的用了提高收入这个逻辑。我开玩笑说,做普惠金融不能把自己搞成暴利的机构,自己赚那么多钱怎么还说是普惠金融,而且从客群来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普惠,这个是值得探索的。

怎么样来利用科技做到这一点,降成本,分享一下平安和陆金所在探索的工作。从一个金融的角度去刻画一个人,去评估一个人。从两方面评估,一方面是信用能力,也就是说他借钱的能力,另一个角度,就是他的投资能力。有了钱以后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怎么去刻画,原来更多的用传统的金融手段看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可能让客户提供一大堆资料,有专门的风险管理经理去审核。

这个当中提供的资料很多,现在普惠金融P2P,如果原来很多个人的借贷当中最大的风险是欺诈,很多人给你假的信息来骗贷款,用原来的传统金融手段成本高,流程又复杂,但是效果又很差。有很多人提供的资料是很假的,要核实的过程非常的反复。

为什么不愿意给小企业放贷,就是因为风险很大。有了大数据,有了区块链技术,我们完全可以用比较低的成本而比较高的效率去做到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做好对他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的甄别,可以区分出哪些是可以服务的人群,哪些是搞欺诈的。

哪些客户适合买哪些理财产品,我后面一个PPT,拿这个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来评估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是让他做一个问卷,问他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多有些少,基于问卷给他一个得分,但是这个是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用大数据模型做了一个验证,65%的人会在问卷中不真实的反映自己真实的财务情况,真实的一些信息。为什么?是不是里面都是骗子呢?也不是,不是说那么多骗子,也不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一下,做各种问卷的时候人家对你测评的时候,在选择答案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心理的假设,别人会拿你的答案来评估我,会给我一个评级。

这个时候往往在选择答案的时候会倾向于去呈现一个你希望别人眼中的你,而不一定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我们发觉很多真正的有钱人在问卷里填自己的收入不会填那么高,但是一些穷人反而会高填自己的财务实力,这个是蛮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问卷有没有用,应该还是很有用,问卷的重点应该是问一些心理的测试,应该对客户的风险偏好,这方面去做一些提问,但是他的一些客观信息,我们觉得完全可以用大数据,用机器学习,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实际上投资者风险能力可以分两个维度,一个确实是财务能力决定,另一个维度是风险偏好。

有一些人并不是很有钱,但是他的风险偏好高,他愿意承受损失,这些人群也愿意给他一些相对金额不是太大的风险收益相对较高的产品。

刚才唐总提到了打破刚兑。我觉得现在打破刚兑在金融科技是非常有意思的,原来我们说打破刚兑大家把重点放到了投资者这一端,投资者要做到买者自负。你一定要自己签下来,你要录音录像,都是你自己说要买的。就算信息披露再完整,理财产品投资者实际上大多数90%对金融知识是很缺乏的,就算签下来了并不会真正的明白。真的发生损失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我受到了伤害,真的跑到法院去,法院保护弱者,这个就很难。

我觉得要打破刚兑就是要提高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体系,重点应该放在前四个字,所谓卖者有责,把卖者就责做到了才有资格让别人做到买者自负。

要做好这五方面的工作,所谓的KYP,把产品的风险刻画出来,金融科技的运用也是非常有作为的,不一定说传统金融对风险管理很有效,我们现在用大数据,最近我们上线了一个系统,对私的客户有很多好的做法,大数据等等的运用,但对公是不是有用,那些预警信号是有用的,在什么经济周期里面,在哪些行业里面,哪些预警信息的出现会大概率的导致违约,这样我们会精准的识别出资产可能出问题,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把信息披露给投资者,让投资者减少甚至不损失。

KYC在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利用更多新的技术,能够更精准的把投资者的风险能力刻画准,都刻画的很精准的基础上,而且是动态刻画的基础上,第三个就是要做匹配,所谓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在任何时点上产品的持有者是一定要匹配这个产品的。

第四个是我们要做好信息披露。我们要把让消费者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这个其实互联网技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五个是投资者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可能投资者教育的效果会更好,触达面很迅速、很广泛。在这些卖者尽责做到位的基础上,可以说买者自负了,我觉得打破刚兑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