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老龄化危机的终极出路

老龄化危机的终极出路

点击: 时间:2018-07-12

关于老龄化问题,力哥不厌其烦写过好多文章。

从最近的爆款《不生无罪,但是有税》,到曾经的——

《未来属于单身汪》

《中国国运到头了吗?》

《生育才是第一生产力》

《年轻人,千万别回小城市》

《穷人,与其生娃,不如养蛙》

《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我为什么有钱也不买学区房?》

《未来中国钱途无量的三大产业和一个指数》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中国老百姓理财醒世恒言)》

《“清华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折射的恐怖真相和赚钱机会》

……

因为早在2008年,我在学习理财规划师课程时,看到教材上画的中国人口变动趋势图,心中一惊,就开始对2028年后,受制于高度老龄化的中国经济可能大崩盘忧心忡忡,更对我们80-90后一代独生子女晚景凄凉心有戚戚然……

10年前,还没什么人当老龄化一回事,而今天,全社会都在为此焦虑。

因为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到10年了……

考虑到年轻人巨大的就业压力,吹风好多年的延迟退休政策到现在还没落地,而计划生育政策解绑已实施多年却不见成效,所以这两年,各种专家教授智囊想出各种鼓励或惩罚措施,促使国民多生娃,引发舆论哗然。

喧嚣散尽,直插问题要害,我过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悲观。

理由如下。

漫长的古代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生产力一直没有质的飞跃,导致大部分老百姓,必须每天辛苦劳作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加上医疗技术落后,导致人均寿命很短,50能“知天命”(知道自己差不多该挂了),70就“古来稀”(我擦,怎么还没挂?)。

古代农耕图

另外动不动就遭遇各种天灾人祸,导致周期性出现人口大衰减,加上国家又没养老保障,生命如此不堪一击,必须多生孩子才能规避种种风险。一来孩子养到十几岁就能下地干活,二来自己老了也有人养,所以生娃就是古人最理性的理财之选,和今天热衷买房一个道理。

但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

工业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增进了人类福祉,不再需要超过80%的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才能填饱肚子,许多人的人生状态从“生存”提升为“生活”。

工业化天然需要在劳动力、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上进行全球分工,所以必然导致全球化。

而这种分工协作越紧密,全球化越向纵深发展,就越需要产业、人才、资金、信息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只有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创造财富。

为了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小城镇转移到大都会,“曼哈顿奇迹”由此而来。

曼哈顿天际线

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目不暇接的服务,城市大大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也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欲望。

一方面,人们想要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又要面对越来越高的房价和物价,财富欲望和生存压力两头挤压,内心充满焦虑,就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哪有时间谈恋爱?更别说生孩子了。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以学历为代表的常规化竞争手段日趋白热化。

为了在与同龄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许多家长不得不在孩子身上做更多教育投资,教育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教育成本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整体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海龟硕博满大街,导致学历和技能证书不断贬值,高学历不一定能换来高薪好工作。

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的边际效应在快速递减,生孩子已从古代的赚钱生意变成了十足的赔钱买卖,而且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教育越重视,教育投入越多,这笔买卖就亏得越厉害。

那能不能不做那么多教育投资呢?

今天的生育主力军是80-90后一代(19-38岁),这代人成长于和平稳定的年代,相比于所有祖辈,他们接受了相对最好的教育,也意识到了教育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自己受益于教育的,当然不可能忽视子女教育投入,自己吃了读书少的苦头,更不可能让孩子重蹈覆辙。

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和教育期望值的居高不下,成了无解的矛盾,倒逼无数还处于财富原始积累阶段的年轻人,选择不断推迟甚至放弃生娃。

所谓“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社会整体越富足、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的观念越开放,生活越多元,女性地位越高,对下一代的教育越重视,就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或不敢生娃,所以老龄化问题无解。

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推导,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后会变成“法兰西YSL共和国”,人类的未来属于黑人MSL……

但最近,我重新思考,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因为“遏制领先法则”。

这是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在历史变革时期,处于最适应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想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是最困难的。

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可能更适应变革并在变革中逐渐取得领先地位。

通俗的说,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思变,这时变革阻力较小,而曾经强大辉煌的文明和体制,因为太过成功,则很难自我革命。

比如人类远古文明的中心在中东(埃及、巴比伦、赫梯等),当时的印度、中国、欧洲都还非常落后,中东文明已普遍运用铁器甚至能铸造金银币时,其他文明还处于青铜器时期。

但到上古时期,文明中心转移到了欧洲(罗马帝国)和东亚(汉帝国),中东随之衰弱。

随着两汉两罗马先后被游牧民族冲击瓦解,进入中古时期,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崛起,巴格达成为世界之都,中东再次成为世界中心。

与此同时,东亚也进入了成就更高的古典文明高峰(唐宋时期),可欧洲却进入持续衰弱的中世纪。

但进入近古时代,阿拉伯世界和儒家世界固步自封,欧洲却从亚欧大陆最落后一隅跃升为领头羊。

再看欧洲文明内部,进入近古时代后,也同样存在遏制领先法则。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先发国家一旦达到顶峰,就难有自我革命的动力,随之被其他国家后来居上。

东亚也一样,“老子祖上阔过”,还“阔”了太长时间的中华老帝国,自我革新就很艰难,而没有阔过的原本处于文明边缘的日本却能快速甩开包袱,拥抱变革,脱亚入欧。

再看新大陆也一样,北美、澳州这些原住民势力比较弱,殖民者比较残酷的地区,毫无历史包袱,现在成了最发达国家。

而拉丁美洲,曾经诞生过辉煌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古文明,白人殖民者与印第安原住户混血非常严重,进入近现代后,转型就不如北美那么彻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富贵哪能常富贵,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说的都是这个理。

而我认为,“遏制领先法则”不仅在国家或文明的兴衰竞争中普遍存在,在生育问题上也一样管用。

这个道理在国家之间和国内阶层之间,都管用。

先看国家之间。

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地区)生育率低,落后国家(地区)生育率高,长此以往,发达国家严重老龄化,为振兴经济,补充劳动力,被迫从落后国家引入移民,从而引发族群冲突,甚至诱发社会动乱和文化变色。

最典型的就是欧洲国家土著居民和中东北非MSL移民之间的冲突。

今天很多人谈穆色变,殊不知,人家祖上曾搞出过比咱大唐盛世还牛逼的大帝国。所有人类古代文化都鼓励多多生养,犹太教、基督教、YSL教、印度教、儒家文明,无一例外。

所以并不是今天只有MSL喜欢拼命生娃,而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大部分YSL国家都转得很费劲,不是经济落后就是频繁战乱,导致当地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多生孩子。

但那些富得流油的YSL小国,比如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今天的人口出生率都已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之下(每对夫妻生2.1个孩子),所以你看遍地黄金的迪拜才需要聘那么多外国劳力。

再比如今天全球出生率最高的国家几乎都集中在非洲,但其中一部分国家,比如尼日尔、马里、乍得,主要信YSL教;一部分国家,比如乌干达、赞比亚、刚果,主要信基督教;还有信这俩教对半开的,比如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出生率都很高,就足以证明,出生率高低和信什么教真没必然关系。

放国内也一样,不是XJ人爱生孩子,而是因为相对贫穷。如果汉人不是特别能生娃,千百年来无数次大浩劫,我们这片土地的人种早就变色了。

只要同意出生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贫富(见识),而非宗教信仰,下面的逻辑推论就很简单了。

那些MSL移民到了欧洲,不管他们的后代信仰变不变,只要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开拓,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在全球化娱乐至死的大环境下,他们一样会热衷于手机上网,看世界杯,维密秀,玩VR游戏,去马尔代夫度假……

任何人,都会本能为自己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在动乱的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底层百姓没得选,孩子走在街上,随时可能被乱枪射死或炸弹炸死,如果只生一个孩子,家里未来的劳动力和希望就破灭了,怎么敢?

生活在动乱中的儿童

但生活在发达安定的欧洲,超市里堆放着数不尽的商品,我为啥还要拼命生孩子呢?尤其对女性来说,生孩子就很难顾及工作,可我还想多工作多赚钱多买包包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看重生育文化的中国人,仅仅一代人的功夫,观念就发生了重大转变,今天不少80-90后已经和父母达成了“不生孩子”的妥协。

因为环境会改变人。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只要世界各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

今天印度还维持着较高生育率,就足以证明印度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还远不如中国。而随着印度经济不断发展,印度人的生育率未来迟早也会下滑。

“经济相对落后—>生育率相对较高—>产生人口红利—>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整体生活和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率下滑—>经济奇迹落幕”

这就是出生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遏制领先法则。

这也是力哥建议大家这两年可以考虑去泰国、越南等还有明显人口红利的东南亚国家做房产投资的根本逻辑。

而即使是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起飞的泰国、越南,老百姓的生育意愿也在持续下滑,不出意外的话,20年后,它们也会遭遇到老龄化危机。所以这些地方的投资,也只能看到10-20年。

现在政府不用鼓励,老百姓还有很强生育意愿的,是经济更落后的柬埔寨、老挝、菲律宾,这些地方的投资,可以把目光放到30年后。

再看国内阶层之间,道理也一样。

中产生育意愿下降,是因为收入虽高,但面对高房价和预期中的高教育投入,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大城市贫民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开了眼界,知道自己多生孩子,未来也是穷人的命,只不过是给有钱人当韭菜割,帮他们养老,生育意愿也不高。

所以出生率相对最高的,是还没有开过眼界的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多人还抱着古典主义的生育观。

人口结构就会变成:大城市土著孩子少,外来农村孩子多,中产和富人孩子少,穷人孩子多。

乍一看,这是一种不稳定的人口结构,城乡冲突和阶层冲突会很激烈。

但实际上,和MSL移民到了欧洲一样,那些靠个人奋斗成功逆袭,在大城市里安家落户的新一代年轻人,生育观念也会迅速和父辈分道扬镳。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有孩子,教育投入一定高,就不敢轻易生孩子,更别说两三个了,尤其是女性逆袭之后,更是害怕自己辛苦打拼得来的一切,因为孩子被拦腰打断。

“穷人多生孩子—>少数孩子长大阶层逆袭/多数孩子长大还是穷人—>不愿多生孩子/继续多生孩子—>富人孩子还是少,老了要靠穷人孩子养/穷人孩子还是多,希望中彩逆袭。”

所以在阶层之间,同样存在生育上的遏制领先法则。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只要达到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人类就会自动节制生育,人口|爆炸就是个伪命题。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无论国家之间还是国家内部各阶层间,遏制领先法则都会持续引发动态再平衡,在富国和穷国,富人和穷人之间,风水轮流转,人类最终会在市场无形之手的影响下,实现生育平衡。

虽然再平衡的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些冲突,但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效用,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再次重申,以上仅是我的逻辑推论,帮大家开个脑洞,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没人敢保证未来一定会如何。

回到个人理财的微观视角,想要老有所依,我觉得从易到难,需要做这几件事。

第一,无论如何,哪怕穷的叮当响,也一定要交社保,至少交满15年。

第二,给自己买重大疾病险,保额至少100万,至少保到70岁,有余力也可保终身。

第三,不懂理财的买商业养老保险,不能停;懂理财的坚持做基金定投,不能停。

第四,生孩子,至少生一个,最好生两个。

专家提的交税建议虽然欠揍,但话糙理不糙,有钱没人,谁给你养老?

别现在年轻站着说话不腰疼,说我老了直接安乐死。真老了,求生本能会变得无穷大。钱不够,晚境会很凄凉,钱够了,但没孩子,靠养老院打点一切,那真的只能求菩萨保佑,万一瘫痪在床,别碰上往我嘴里塞屎的护工……

有孩子,偶尔周末来看你,发现异样,还会痛打护工,没孩子,就等着被护工喂屎喂到挂吧……

第五,买全球中心城市中心区域的房产,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东京、香港、新加坡、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悉尼、曼谷……

买不起或买不了,就买中心城市周边辐射范围内的二三线或其他强二线,南京、武汉、成都、东莞……

第六,移民,最好选择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这些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大的移民国家,千万别移民欧洲,所有欧洲国家,都别考虑,它们已处于动态再平衡的痛苦蜕变期。

第七,坚持跟着力哥学理财。

这时代变化快,一不留神就会财富阶层掉队,同志们,跟紧了。

我们左右不了时代大势,只能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多盘算吧。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