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莫言躺枪事件有感:媒体无底线蹭P2P热度的行为引人唾弃

莫言躺枪事件有感:媒体无底线蹭P2P热度的行为引人唾弃

点击: 时间:2019-07-03

近日,一条“莫言将诺贝尔奖金380万投资到善林金融血本无归”的消息引爆了P2P圈,紧接着是各路媒体疯狂的转载和分析,一会说莫言是文学大师并非投资大师,踩雷P2P情有可原;一会说上半年“莫言在线”曾发表过一篇强烈抨击金融腐败的文章,原因就是自己踩了雷;一会又说莫言现在带头维权,忙的不亦乐乎。

可是智商在线的人都对这种消息一笑而过,首先莫言投资善林金融这条消息的来源只是出自一张截图,并非是知名媒体人爆料;其次“莫言在线”身份存疑,看不出跟莫言本人有什么直接关系;最后是并没有搜索到莫言本人现身P2P维权现场的任何报道,带头维权的说法存疑。

果不其然,直到莫言女儿亲自出来辟谣,大家才明白,又被一群故意蹭P2P热度的媒体给忽悠了。而莫言本人更是直接躺枪,平白无故的被人当作投资失败的典型狠狠的嘲讽了一番,最后还不得不透露诺贝尔奖金的真实数目其实是750万并非380万。

媒体无底线蹭P2P热度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当P2P行情下滑,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的时候,还故意编造一些夸大的新闻,往投资人的伤口上撒盐。

下面互金天地会就来揭露下,媒体一般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蹭热度、博关注的。

一、混淆交易量和待收的概念,制造惊悚标题

一个P2P平台的规模有多大,以往都是以待收来衡量的,但今年很多媒体却喜欢用交易量作为标题,给人制造一种平台规模很大的错觉。很多平台为了宣传都是展示了多年累计的成交量,而且刷交易量的平台也不在少数,展现出来的具体数值远比待收大的多,一个十几二十亿待收的平台往往对应的是百亿级别的成交量。

所以用交易量来形容平台规模是相当外行的表现,这容易导致一些不知名的小平台也被大众误认为是大平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动不动就以某几十亿上百亿平台爆雷作为标题,夸大了社会影响,扩大了行业负面。

二、将完全不同类型的平台强行放在一起比较

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一个P2P平台出事,很容易引起其他同类型平台投资人的恐慌。媒体利用了这一点,报道问题平台时罗列一下同类型平台,以此来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而投资人看到自己在投的平台被媒体写成了负面例子,难免会有所影响,造成了不少额外的担忧。

更为夸张的时候,还有媒体直接把P2P平台和非P2P平台强行放在一起,动不动就拿泛亚、钱宝、雅堂等案例出来比较。平台规模稍微大一点,就变成了媒体笔下的第二个E租宝,第二个快鹿,导致明明运营正常的平台无缘无故的遭到了挤兑。

三、平台出事后拿以前的负面新闻出来评论,疯狂马后炮

P2P平台出问题后,各路媒体都喜欢趁机出来装大神蹭热度,自己不了解平台情况,也没有具体消息,只能搬出平台N年前的负面指指点点,认为风险早就暴露了,而实际上引发平台爆雷的真实原因跟这些负面根本就没有关系。

常见的容易事后被搬出来马后炮的负面有股票暴跌或停牌、股东高管信息变动、个别标的严重不合规、法人和其他问题平台有关联等等,实际上这些信息投资人早就知道了,平台也做出过澄清,并不是引发最后挤兑或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

平台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点负面,无端夸大负面严重性,很容易让正常平台躺枪,引起投资人恐慌。明明对平台安全性已经没啥影响了,经过媒体的煽风点火之后,平台又得花费时间精力去重新去解释和澄清。

四、强行给平台扣上高收益的帽子

很多平台虽然平均收益并不高,但是在获取新客户的投入上却并不小,新注册账号首投返利+新手专享标+平台自身的活动,以这样的模式去投资,往往能创造出一个比较高的收益。但限制也不少,而且这种高收益也只能享受一次,周期也较短,如果想继续长期投资下去,总体收益还是会慢慢降下来恢复正常的。

但媒体总喜欢取最高值而不是取平均值,一旦平台出现问题,直接把高收益说成罪魁祸首,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误以为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机平台,引发争议,小问题也会被炒成大问题。

投资人更是因此而被误解,明明是中低收益的自然投资人,就这样被媒体硬说成自食其果的追高投机者,平白无故的遭受不少非议。

五、凭空编造夸张投资经历,误导新人

有些媒体总喜欢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一些P2P投资故事,而且情节极为夸张,不是投资N年一雷未踩,就是投资两年买套房。这些故事一不提及具体平台,二没有真实投资截图,三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老投资人基本不会信,但是新人就不一定了。很多新人刚入行就看了这种编造的故事,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直接把投P2P当成存银行,结果遇到风险时又完全无法承受,最后导致直接对行业失去了信心。

还有些媒体总喜欢抓住一些极个别的案例不放,肆意夸大,传播负面情绪,火上浇油,以极少数的杠杆投资人给全部P2P投资人定义,打上了盲目投资被P2P欺骗的标签,胡乱编造抹黑整个行业。

六、未经核实就直接给平台判死刑

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虽然出问题的平台不断,但也有不少平台仍在坚持,好不容易安抚住了自己的投资人,平台也开始慢慢恢复正轨之时,网上突然出现一篇莫须有的报道,直接给平台判了死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人把网上的一些个别投资人的抱怨和质疑整合了起来写成了一篇新闻,明明都是一些人不了解规则或是自己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一些乌龙,却被说成是平台已经出事的“铁证”,令平台和其他投资人都颇感无奈。

很多媒体在写一些P2P的相关文章时根本不筛选信息,只要是争议大,能吸引眼球的内容,就直接搜集过来发布,根本不考虑投资人和平台的感受,这种行为着实令人唾弃。

总结:

媒体乱蹭P2P热度,抹黑P2P行业的行为目前已经得到了监管方的重视,一些喜欢到处造谣生事媒体都将被查处,相信未来这类不实报道必然会越来越少。

同时投资人也应该保持冷静,很多P2P平台相关的信息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核实,对于短时间就能给出具体结论,明显有胡编乱造之嫌的媒体报道,投资人一定要善于分辨,不能轻易的受影响。

互金天地会在此提醒各位投资人,不信谣,不传谣,学会筛选信息,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让行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