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出走和回归,科技巨头与金融的“螺旋上升”

出走和回归,科技巨头与金融的“螺旋上升”

点击: 时间:2019-05-17

2013年被喻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从2013到2018,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擅于颠覆的科技企业和高冷的金融业之间经历了种种磨合变化。从互联网金融、Fintech到Techfin,阿里、腾讯、百度纷纷选择转身,更加强调用技术去驱动,赋能金融机构。

每一次主动转身,都是科技巨头深思熟虑下的战略定位改变,而这一次,“不做金融”或许意味着科技巨头将从金融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为此女记复盘了中国科技巨头的每一次转型关键节点,还原了科技巨头如何思考科技与金融关系的过程。

01

孵化篇 从互联网金融元年到完成布局

继各大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金融机构高调牵手后,BATJ在公开场合纷纷表示“去金融化”,近日京东金融悄然更名再次引发业界热议,这到底显示了科技巨头怎样思考科技和金融?

一切都可以追溯到2013年,从这一年开始,带有浓厚的各自生态体系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纷纷呱呱坠地。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这一年,以移动支付的崛起为契机,互联网改变了金融的渠道,逐步应用于互联网货币基金、P2P 网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等领域,从而延展了金融的广度、赋予了金融更多的内涵。

当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首度合作,余额宝诞生,引起了宝宝理财的大潮,互联网金融概念升温。这一年,新浪发布“微银行”涉足理财市场、微信推出了微信支付功能、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淘宝开卖基金、“三马”联手打造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京东“京保贝”快速融资业务上线、网易推出“网易理财”在线理财平台??

由于各互联网巨头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基因,依靠平台的优势,发掘用户需求、发展金融科技的路径并不一致。

以京东为例,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拥有大量的生产、采购和物流数据,商城上下游大量的应收付账款需求,让京东金融第一个产品“京保贝”水到渠成。

当C端消费者的消费信贷需求进入京东金融的视野,京东白条诞生了。2013年11月,京东白条正式立项,次年2月14日正式上线,京东白条成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彼时,蚂蚁金服的同类型产品“花呗”还未诞生。

京东白条是一项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消费金融业务。用户在填写材料后即有机会激活白条,京东首先会对用户在京东上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每个成功激活用户将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

在这个过程中,2015年前后各家形成了自身金融生态,京东金融就逐步依托自己的场景完善了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保险证券、支付等业务线。

作为蚂蚁金服的立业根本,支付业务是蚂蚁金服的根基,是大部分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入口,在蚂蚁金服的业务优先级中最高。余额宝之后,招财宝、蚂蚁金融云、蚂蚁花呗先后出现,此后的2015年更是诞生了蚂蚁信用、蚂蚁借呗、网商银行、蚂蚁聚宝、蚂蚁保险。

而腾讯则用2015年的春节抢红包绑定两亿银行卡用户,微信支付横空出世。随后,腾讯牵头发起设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借助QQ、微信的流量以及海量的社交数据,业务迅速成长。

02

进化篇 出走埃及,开放赋能金融机构

由于前期的布局,科技巨头揽下大量的金融牌照,使得外界以为,互联网巨头分食金融蛋糕是顺理成章的事,戏码应该是红海大战。然而,互联网巨头却出乎意料之外地转身了。

科技巨头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在2016年开始,各家巨头将金融科技能力拆分独立出来,并尝试走出体系外,将基于生态圈提炼出的方法论和技术,来服务合作伙伴。

这一年,金融金融CEO陈生强开始谋划要“走出京东”。在陈生强看来,京东金融是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扮演金融底层角色,输出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9月,京东金融正式成立金融科技事业部,该事业部宣称将负责京东金融的核心产品能力对外输出,搭建服务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开放生态。

京东金融提出的“金融科技”概念在行业得到响应,替代互联网金融成为热词。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也宣布,将自身定位为TechFin,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在2017年6月的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将蚂蚁金服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

随着认知的加深,金融科技领域开始了集体的反思,互联网公司强于算法、技术和数据,金融机构优于资金的规模和成本,发挥自身科技公司的优势,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反思可以体现在对金融牌照意义的思考,拿牌照更多被科技巨头们更多被认为是与金融机构“愉快玩耍”的入场券。

蚂蚁金服副总裁、网商银行行长黄浩曾介绍,阿里小贷最初就是要和建设银行合作为小微企业解决信贷难题,但当时双方的风控和理念完全不同,阿里推荐给建行的贷款客户百分之七八十都被否决了。

百度高级副总裁兼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也在博鳌表示,百度金融并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而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会·金融科技分论坛上,朱光就透露,希望通过开放合作两种方式,输出金融科技。

自营金融验证金融科技能力,再开放赋能给金融机构,是京东金融、蚂蚁金服和百度金融的同一个演变路径。

验证了可行性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以科技导向改变中国金融生态。

中信银行在京东金融的变革中成了首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新的游戏玩法立即显示出了效率优势。2015年8月27日,京东金融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小白卡,上线100天内申请人数就超过了100万,效率比传统渠道高出10倍以上,在线申请的核准率提高了2到3倍。

“过去三年我们在新金融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恰恰是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的转型内容,定位在科技反而更适合我们。”京东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表示。

03

未来篇 不做金融,目标是超越金融

此后,合作成为2017年的关键词,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由抱有敌意对抗走向开放拥抱合作,进入融合加速阶段。

在当年,互联网巨头与银行的合作新闻几乎贯穿首尾。如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发热议,此后接近20家银行宣布与其达成战略合作。

按照京东金融在官方宣布的融资公告中称,“京东金融是中国第一个提出金融科技定位的公司,截至目前,京东金融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 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 万线上线下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

不做金融,就成为后金融科技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公司的定位由游移变成了清晰。

在2018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提出“不做金融”,“京东金融未来会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往金融机构转移,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或者京东金融帮金融机构在它的基础上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的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近日,京东金融更是改名京东数科,寓意主营业务在数字科技,被认为是其“去金融化”的一次最大举动。这或许印证了陈生强的清晰想法,1.0时代是“用科技自营金融业务”,2.0时代则是“用科技服务金融机构”,而3.0时代的京东金融将迭代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蚂蚁金服则在此前对外表示,今年将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近年来,以平台开放的形式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已成蚂蚁金服的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金融平台积累的资源所具备的开放价值,是超越金融领域的。比如蚂蚁金服在租赁、交通出行、医疗等各行业都在输出芝麻信用的信用体系,帮用户节省交易成本,增加互信,提升全社会的效率。

除了金融以外,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不再是仅服务金融公司,而是将这些技术服务城市服务在内的更多的其他行业,比如京东金融在今年2月,京东金融成立了新的事业部——城市计算事业部,将用B2B2C商业模式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其智能城市信用平台的信用服务落地案例是福州的三坊七巷信用街区。

京东金融将原有名字改成京东数科的解释是,“集团除了数字金融业务之外,还推出了京东城市、数字化企业服务,智能机器人等业务。我们对于数字业务边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东金融原本的范畴。而纵观公司所有业务,其本质都是基于数字,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去优化用户体验、降低行业成本、提高行业效率。

以出行领域为例,2016年到2017年,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实现了支付宝扫码乘公交,完成了智慧交通的第一步,这背后包括云计算、地图导航、办公系统等能力都将被整合起来服务公交地铁领域,比移动支付更大的故事也已经加速展开,帮助公共交通行业从连接到融合,实现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升级。

而腾讯二季度财报显示,商业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主要受益于智慧零售举措及高频小额支付使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作为高频小额支付解决方案代表的乘车码,已覆盖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近百个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资料也显示,在数字科技研发方面,京东金融投资了一系列数据、技术公司,例如Zest Finance、聚合数据、数库、聚信力、加推科技等,覆盖数据银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个不同的领域来完善其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京东金融引进了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薄列峰、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长李尚荣、睿大中华区CEO姚诚彰、前微软城市计算负责人郑宇等一系列金融科技方面人才,并在硅谷成立AI实验室。

京东金融数科认为,其核心商业模式是B2B2C。其中第一个B是京东金融,目前阶段中间那个B是金融机构。未来,中间那个B也可以是政府、非金融企业,最后的C可以是中小微企业,也可以是个人消费者。从互联网金融、Fintech、Techfin到不做金融,不断颠覆传统和自己的科技公司,到底未来的发展格局到底如何,或许让人值得期待。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