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

点击: 时间:2019-05-10

诸如虚增业绩这种事儿,上市公司一般都讳莫如深,捂得严严实实。

然而,在不久前的一场官司上,三峡新材(600293.SH)旗下全资子公司、营收的绝对主力深圳市恒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恒波”)却当庭承认了财务数据造假。

一场官司能把上市公司逼得如此狼狈,或许是真的触到了七寸。

2018年原本是深圳恒波完成当初被并购时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场官司不期而至。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12月27日公布的案件裁定书显示,这场官司颇具戏剧性:

2018年3月——6月,中邮普泰、北京中邮(以下统称“中邮公司”)从深圳恒波分23个合同采购共4万多台手机。后来,中邮公司发现这批手机其实均为手机机模或无法开机的无品牌手机。于是,一纸诉状将深圳恒波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合同约定的货款共1.49亿元。

把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种情节竟然会出现在深圳恒波这样的大公司身上,而且数额如此之大?

据三峡新材于2018年12月10日、12月2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案件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2018年12月25日,三峡新材发布关于深圳恒波涉及诉讼的进展公告,称“该诉讼原告(中邮公司)已经上诉,上诉不会对公司本期利润产生影响”。

深圳恒波也反戈一击。在审理过程中深圳恒波还向公安机关举报称,此案涉及自买自卖、自供自提的供应链犯罪。

“狗血”剧情揭虚增真相

从中国庭审公开网的一审庭审录像可以查证,深圳恒波当庭承认其为制造银行流水虚增业绩,参与到了中邮公司与商人张银周的供应链交易之中,为中邮公司及张银周控制的多家公司提供交易通道。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1

图片来源:中国庭审公开网

“我们只赚两块钱的通道费。”深圳恒波代理律师更是直言,“这是恒波公司应该反思和检讨的。”

如此一来,深圳恒波在为中邮公司、张银周实控公司提供交易通道的同时,也达到了为自身虚增业绩的目的。

根据案件相关文书显示,整个交易模式大致为:张银周实控公司将货物销售给深圳恒波及其关联公司,深圳恒波再将货物出售给中邮公司,最后张银周实控的公司再从中邮公司买入货物。

整个交易就此形成了一个闭环。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2

图片来自一审庭审记录

张银周所实控公司北京中邮展鸿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鸿通信”),于2017年12月披露的一份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最大的客户是深圳恒波,且所占营收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16.29%、30.77%、41.66%。而该公司近年来最大的供应商,正是中邮普泰。

据接近中邮公司的人士向野马财经透露,中邮公司当时并不知道向中邮采购的经销商,与向恒波供货的供货商出自一家。

该人士还称,造成手机问题暴露进而引发诉讼,大概率是由于张银周一方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提走货物所致。

于是,无论是该案原告中邮公司,还是被告深圳恒波,对深圳恒波利用交易通道虚增业绩的事实,没有分歧。

野马财经曾就此致电三峡新材,但并未得到回复。

新材“旧劣迹”

在案件的一审庭审中,深圳恒波坦言,自2015年以来公司在上述“铁三角”中交易多达300多次,虚增交易额十几亿元,一直运转流畅。

也就是说,自三峡新材2015年并购深圳恒波伊始,深圳恒波财务数据就可能存有疑问。

其实,对深圳恒波的母公司三峡新材来说,财务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深圳恒波加入之前,三峡新材的主业为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制品生产与销售,业绩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三峡新材管理层就动起“歪心思”,盯上了财务造假。

2015年1月4日,三峡新材收到了证监会湖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显示,三峡新材在2011年虚增利润7542万元,2012年虚增利润1565万元。

这一纸决定书让三峡新材的处境雪上加霜。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至今,因为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三峡新材涉及多起诉讼,涉案金额超过1500万元。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3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不过,面对监管层的处罚,三峡新材的反应也堪称迅速。

不久之后,三峡新材宣布停牌。在2015年5月中旬,三峡新材发布重组公告,宣布以21.7亿元全资收购深圳恒波,其中预估增值率高达661.72%。

以如此高的溢价,收购一家手机连锁经销商,可见深圳恒波被寄予了厚望。

恒波“老司机”

那么,深圳恒波会不会辜负这份厚望呢?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恒波1997年从一个诺基亚专卖柜起家。2005年成为深圳最大手机零售品牌,一度被称之为国内手机连锁卖场IPO“第一股”。

然而,公司迟迟未能发行股票,直至上市计划泡汤。

针对这件事,2011年《证券日报》曾有报道对其财务问题提出质疑。只是直至三峡新材收购完成,也未见公司对当年上市失败的原因做出说明。

其实,深圳恒波也是资本市场的“老司机”。

据三峡新材2016年、2017年这两年的年报显示,2016年深圳恒波只完成了业绩承诺的73.96%;2017年有所好转,完成了该年的业绩承诺,且在三峡新材的营收占比中达到88.01%,算得上绝对的营收主力。

野马财经通过研究三峡新材2017年年报发现,深圳恒波有两个数据指标存在异常:毛利率、营业成本比上年增长率。

手机模型当真机卖,这家A股“老司机”旗下子公司也开了个大玩笑4

图片来源:三峡新材2017年报

在三峡新材2017年年报中,移动互联网终端及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应的即为深圳恒波的相关数据。由数据可见,2017年深圳恒波的手机业务毛利率仅为6.90%,较上年减少4.65%,近乎腰斩。营业成本数据,2017年上涨了432.85%,较上年足足涨了四倍有余。

利率剧减,成本骤升,其中原因值得疑问。

另据三峡新材2018年半年报显示,受困于资本寒冬的影响,深圳恒波融资计划受阻,“业务规划及布局未能按计划实现”。

在融资受阻、毛利下降、成本飙升等多重重压之下,这起由官司引发的财务造假丑闻,会成为推倒深圳恒波乃至三峡新材的多米诺骨牌吗?请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